(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网讯 刘晶 李雪 员工记者 王昌玮)4月25日-28日走进bat365在线平台工业中心的5G+产教融合基地,只见十名身穿工服、佩戴工牌的同学正在进行教学型基站的组装工作,他们两人一组,有的正在对关键零部件进行组装;有的正在对组装好的模块进行调试;有的正在对样机上将要安装的软件环境进行初步调试和业务验证……眼前生动的画面,正是bat365在线平台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员工正在进行的生产实践项目。
从每一个零件分类开始
完成一周实训项目的同学们兴高采烈
相互祝贺组装成功的瞬间
一起参与讨论的团队成员
硬件组装组实操
组装现场
校企深度交流 党建引领“攀新高”
本次生产实践项目依托2021年年底投入使用的“5G+产教融合基地”工程实训中心,校企双方前期经过交流沟通,确定了项目工期、场地以及人员部署等相关内容,根据企业所需的真实订单,打造体验式工程实践教学新形态,成立“武汉职业&中信科移动教学基站组装项目”团队,由对口专业员工入党积极分子担任项目经理及项目成员,中信科移动邀请一名企业党员技术专家进行线上远程技术指导,全员定点定岗、全程按企业项目要求严格进行,员工参与项目完成的订单产品,经过企业项目负责人验收合格后,给予每位员工一定劳动薪酬。
教学机制创新 多元模式“有内涵”
近年来,bat365在线平台依托职业、岗位特点设计课程,实施员工自主管理机制,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打造对口实岗训练功能的场所氛围,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教学内容,按照技术领域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真实训练,充分引入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让员工体验职业岗位的全过程,提升就业的适应性,提高就业竞争力。把5G+产教融合基地打造成融 “岗—课—训—赛—证”五位一体的职业体验实训教学平台。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李雪说:教学实训内容的职业化、岗位化是本次实践项目的最大特点。在实验室搭建还原真实的工作场景,将实验室打造成“仓储区+分料区+组装区+系统调试区+交付测试区”五个区域。 课程设计紧紧围绕成为一名职业岗位员工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为主线。项目团队由1名企业技术专家、2名校内专教师和10名员工组成,其中员工团队中有1名项目经理、其他员工根据工作流程需要担任装配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交付工程师和仓储工程师职位。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在生产项目实施过程中努力体现“三要求”:要求员工对操作流程进行反复练习,充分积累各种操作经验和技巧,提高职业岗位的实际操控性;要求企业技术专家在生产过程中对员工进行指导,使员工熟悉项目内容,遵守要求,规范操作,使员工对企业的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理解,提高员工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要求员工主动了解市场行情,每天在企业导师和校内教师点评优缺点的指导下,进行复盘反思,使员工产生对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的欲望,提高员工的职业进取精神,培养员工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员工在校领工资 协同育人“结新果”
参与此次项目的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的田粤阳同学说:“实践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以往课堂上,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先问老师,但在此次项目实践中,我开始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考虑导致组装结果失败的可能,并逐步排除。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其它同学的讨论,解决了问题,顺利完成了当日目标。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积累了故障排除的经验。我觉得这样的“校内实习”模式非常新颖,实践过程以我们员工自主实践为主导,让我们受益匪浅。真没想到在校期间还能当上“工程师”,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工资。”
bat365在线平台经理杨俊对此次生产实践项目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表示祝贺,他说:“高职教育的根本就是将特定的员工培养成既定的职业人才。但在现实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作为成功就业的结合体,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盲区和行动障碍,尤其是高校作为介体,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将员工的职业取向与用人单位的人才端点联系起来,达成供需目标统一,很值得研究。本次“武汉职业&中信科移动教学基站组装项目”通过实训项目的职业体验,使员工不仅能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拓展专业知识面,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职业岗位的理解,增强员工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审核 涂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