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武浩敏 刘晶)2021年7月25日,《人民日报》第05版专题报道以《工匠精神 行稳致远》中,引用bat365在线平台通信技术专业2021届毕业生张森的案例。
投身兵团终不悔 吾辈汗水洒南疆
“学校培养我掌握了扎实的通信工程知识,在西部一定有用武之地!”一心践行志愿者精神的张森,无数次幻想着自己踏上南疆的土地,接过前辈的衣钵。毕业之际,张森凭借优秀的在校表现,被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高薪录用并作为公司的储备干部培养。受到总书记“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和母校“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2021年4月,张森完成实习后,毅然决然辞去了这份工作,离开了山清水秀,四季温润的江阴,踏上了艰辛的公考之路。“老师,如果公务员考不上,我就去报考西部计划,‘三支一扶’,不管怎么样,去到基层,就是我的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校成绩优异的张森如愿考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他激动地说:“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无数有为青年告别城市的繁华,来到大美新疆,从此戈壁滩上矗起了座座新城。我要成为他们,为了祖国的需要,愿洒尽自己的热血一腔!”
咬定目标不放松 困难面前不低头
刚到兵团的张森,心海被南疆古老的历史和现代文明所震荡。“这里虽然有些荒蛮,虽然有些苍凉,但这里有着宝贵的资源,有着丰富的矿藏;有着可敬可爱的父老乡亲……”波澜之余,繁重的工作马上如车轮般滚来,政研纪要,档案史志,督促检查,催办落实……一件件接踵而来的繁杂工作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首先摆在他面前的一大困难工作就是居民环境整治和危房改造。很多老乡,房子住久了,根本不愿意整改。有的是因为一家人在外劳作,根本没有时间,有的是因为家里老人没有劳动能力,还有的是因为嫌麻烦、住惯了。发扬“硬骨头”精神,张森一次又一次走进老乡家,打通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为老乡送上了米、油、面等生活物资,送上自己的温暖关怀,他不记得自己脚上的血泡浸湿了多少双袜子。每一次危房改造,他都是撸起袖子,亲自上阵,一句“我还年轻,有的是劲儿!”成为了他的口头禅。在他和连队的不懈努力下,环境整治和危房改造工作取得实效,连队垃圾点有效整治11处,公路两侧垃圾收纳15次,废旧危房屋整改十余户,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扑身田间苦劳作 田间地头宣教忙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又是一年丰收的季节。张森切实将群众的急事难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主动扑下身子,走入田间地头,同农户心连心、肩并肩,用实际行动帮助农户开展“三秋”工作。每到一处秋收现场,张森都把自己变成“庄稼人”,干起活来干净利索。身为基层青年干部,张森一手抓好安全监管,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切实筑牢秋收安全防线;一手抓好安全教育,通过入户走访、利用微信交流群、连队大喇叭等多种方式加强教育,切实从源头斩断安全隐患。同时,张森利用群众劳动间歇,深入浅出地讲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等,切实把党中央对新疆人民的关心和厚爱传递到每户、每人,引导群众把更多精力用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上来,更加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全心全意干实事 用情用心解民忧
在几次贫困户摸底走访中,张森了解到,一些社区老乡夜间出行很不方便,照明甚至都还没有完全解决。于是,张森决心要“点亮楼道灯,温暖回家路”,在党委办公室的统筹安排下,张森和同事为社区54栋居民楼120个单元免费安装480盏节能灯,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夜间出行的老大难问题,“因为我从小家庭就不富裕,我深深理解这些贫困户的不容易,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森这样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党将诺言变成现实。能参与到这份工作中来,张森倍感荣幸。心与心的那种天然链接以及付出努力以后收获的实实在在的成果,让张森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快乐与充实。
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充实了我们的头脑和底气;在实践中所尽的点滴力量,才是我们对祖国培养之恩最好的回馈。到南疆以来,张森皮肤更黑了,日子更忙了,维语更熟了,心里更踏实了。张森不断锤炼自我,提升能力,适应环境,坚守初心,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张森将继续扎根在基层,像一棵扎根在南疆的胡杨,根深以沃边陲,有为而报家国!
张森在危房改造工作中帮助老乡搬迁杂物
(审核 涂运祥)